10月25日,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竞赛”教师竞赛项目在苏州落下帷幕。来自全国的千余名中小学教师参加了“网络教研团队”和“优秀课件评选”两个项目的角逐,在这场“教师信息技术教学能力”的大比拼中,“苏州教师军团”成了赛场上的最大赢家,获奖教师超过150名。

  苏州的教师何以能在竞赛中“批量化”脱颖而出?

  比赛的总裁判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现代教育实验室主任蒋鸣和研究员给出了他的答案——苏州全市约有6.8万名中小学教师,其中5万多名教师掌握了教育信息技术,并能运用于实践。正是拥有这样坚实的基础,才使苏州的教师在竞赛中表现优异。蒋鸣和认为,这充分显示了苏州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实力,说明苏州信息化与基础教育的结合水平已领先全国。

  回首苏州教育信息化十年来的建设历程,从1998年首次召开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将信息化列为市政府重点实施的五个教育行动计划之一,到2004年启动创建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区建设;从2005年高标准完成江苏省“校校通”工程建设,到2008年全面建成教育城域网,正式被教育部授牌《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区,苏州始终行走在教育信息化前沿。

  苏州教育要获得持续的发展,必须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不断融入世界教育发展的主流。顺势而谋,构筑苏州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更高平台,苏州市教育局局长鲍寅初说:“未来的苏州教育信息化建设将以‘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发展好每一位教师’为导向,以创新应用为核心,以公共服务为主题,从普及走向优化,从量的扩展走向内涵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努力构建覆盖全市、服务全民的数字化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数字化学习型城市,把苏州打造成江苏首个高水准的‘教育E时代’城市。”

  今天,走进这座已经被信息化重新武装的古城,我们欣喜地看到,“教育E时代”城市的格局已经日渐清晰。

  信息化成为教育管理的日常行为

  “装备好坏是次要的,主要在于应用。”“不怕用坏,就怕放坏。”这是记者在采访时经常听到的几句话。苏州市教育局副局长高国华说:“苏州教育信息化的特色就是坚持以应用为核心,机制创新和实践创新并举,从面的普及和质的提升两个层面上大力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实现学校信息化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的双提高。”

     紧紧围绕一个“用”字,苏州教育信息化不断攀越新的高峰。

     在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学校,沈坚校长匆匆走进会议室,连忙与记者打招呼:“不好意思,刚刚我在网上用‘魔灯’批改学生的作业呢。”

     所谓的“魔灯(Moodle)”,是一名澳大利亚教师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而开发的课程管理系统,在世界各地有着广泛的应用。沈校长告诉记者,目前在苏州的中小学校使用魔灯(Moodle)课程设计平台已经非常普遍。

     看到记者不解,沈校长随即打开网络,冯亦钱同学的一篇作文刚刚被评过分,得到了95分。“如果这位同学修改过,再发上来,我还能再重新给分。”沈校长说,“我所上的文学探究课,现在都采用这样的评分方式。”

     说起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沈校长戏称是“软硬兼施”,不仅软件用得好,硬件也不能落后。记者看到,小小的学校却拥有一架非常专业的天文望远镜。沈校长告诉记者,2008年8月1日,学校就曾对新疆伊吾日全食成功地进行了全球网络直播。

     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数字化,信息化帮助学校完成了管理升级。

     坐落于江南织造旧址之上,被誉为“最中国的学校”的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学校信息中心主任陈怡韶告诉记者,为了方便引入学校自己的管理特色,所有的管理软件都不请外来的公司设计。学校为每一位学生和教师都分配好了账号和权限,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做好学生、教师、管理者三者之间的互通。

     现在,信息化已经成为学校管理的日常行为。

     在常熟市实验小学,瞿赟老师和她2008届8班的48名学生在网上建立了一个家——“快乐的海豚湾”,设立了海豚新闻站、海豚导读台、海豚英雄榜、海豚文章秀和海豚连心桥等栏目。目前访问量达4万多次,发帖近400篇,评论2800多条。在网站上记者看到有这样的学生留言:“有空的时候,大家打开电脑,第一件事不是打开游戏,而是打开我们的班级博客。”采访中,一位家长也说:“哪天不上海豚湾,我的心就觉得空荡荡的。”在E教育时代的今天,教师已不再固守着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班级博客成为学校教育中实施网络化辅助管理的良好载体。

     同样,利用信息技术对学校的学科设置、年级设置、新生注册、教学活动、课程安排等进行信息化辅助管理,使学校的管理变得更加科学、规范、高效。学校对每科、每次考试或每个班级、年级进行考试成绩统计分析,生成各种分析报表,也为教学资源分配、教学策略调整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张家港市和沧浪区,学校运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示范软件提供的成绩统计柱形图功能,快速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有针对性的策略调整,提高了教学管理的有效性。而平江区充分发掘示范软件的功能,把资产管理也纳入了统一标准的管理平台,扩展了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领域。

     “教育管理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方面,是转变教育行政职能、提高教育效率、改进教育管理方式和服务质量的重大举措和有效手段。”

     鲍寅初局长认为,正是借2004年苏州市启动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区建设的东风,使信息化管理逐渐渗透到教务管理、学籍管理、教师管理、资产管理、成绩管理等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目前,苏州已经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管理决策、教育信息处理、教学过程管理等各个环节,建立起覆盖全市的教育基础数据库系统,并逐步实现地级市、县级市、区和学校之间教育管理信息的双向交流,拓宽了教育管理信息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服务面,苏州的教育信息化正向纵深处延伸。

     网络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加速器

     教育信息化把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提升了教师从教的技能及整合教学资源的水平。但是,苏州的教育工作者清醒地认识到,网络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不能取代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教学类型,信息化对课堂教学的支持,不仅应该体现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直接作用上,而且应该延伸到课堂教学的之前、之后。

     将BLOG引入教育领域,很好地支持了这一想法。BLOG通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独特作用,间接地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而无论这堂课是使用技术还是没有使用技术。“苏州教育博客学习-发展共同体”(http://www.szeblog.cn)就是这一探索和努力的直接产物。

     教师们利用BLOG学习、表达、交流,他们用文字、多媒体等形式,将自己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研究成果、课件等上传发表。“很多教师都是这个共同体的受益者。”常熟市石梅小学副校长曹深说,“每一个教师都能在这个环境中获得动力,使教师从思想上有了一个觉醒。共同体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加强了学生、社会、家长三者的联系。”

     现在,“苏州教育博客学习-发展共同体”已经成为全国最有影响的四大教育博客社群之一,成为江苏省乃至其他地区教师进行头脑风暴的一块宝地。

   “东西部同行”就是这样一项基于教育BLOG的互助式的网络远程协作教学研究活动,2006年2月由“苏州教育博客学习-发展共同体”和宁夏石嘴山市第十二中学的语文教师在BLOG交流中自然形成,后来扩展成为两地教师多学段、多学科方面的协作交流。石嘴山市第十二中学的吴云英老师说:“东西部同行,是一条幸福之旅,我获得的教学信息丰富了,思维变得灵活了,教学方法也在不停地更新。最重要的是,有了很多从不见面却常牵挂的朋友,心灵更为充实。”

     “网络教学团队竞赛”是苏州提升网络环境下教师教学工作能力的另一项创新举措。竞赛包含了教学情境设计与课件制作、个人反思和团队反思、教学设计与课件再创作、陈述答辩等多个环节,而这些环节都是在网络环境下通过“苏州教育博客学习-发展共同体”完成的。

     常熟市实验中学邹惠云、吴建新、张明亚三位教师组成的团队曾荣获“苏州十佳网络团队”的称号,张明亚老师在回忆参赛的情景时说:“网络这个平台使我们彼此能够进行更深入、更广泛的沟通和交流。认真对待兄弟团队对我们的评价,使我们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此次比赛任务。”

     除了教育博客社群,2006年9月1日正式启动的“苏州市网上教师学校”运转1000多天来,网站总访问量也已近900万人次,自有储备资源总数超过3万件,并以平均每天新增30件信息资料和各类教育资源的速度不断扩容。无论用“百度”还是“谷歌”,只要输入“教师学校”,都会看到“苏州市网上教师学校”排名第一,其旺盛的人气和知名度由此略见一斑,网络教研已然成为广大教师学习、研究的家园。

     “教师在教育BLOG上体验到的是‘话语权回归’的喜悦,教育BLOG给教师带来了工作的新方式。”

     苏州市电教馆金陵馆长认为,教育BLOG至少给教师带来六大工作新方式,即工作状态个体性转为团队型,备课由纸质媒体转为电子媒体,教学参考资料电子资源化,课堂呈现方式从单一化转为多元化,教学研究活动由实时现场小范围转为跨时空更广、更深的网络教研,学者专家一统天下的精英化教学研究模式被打破,转为专家与普通教师并行的“人人化”教研。

     从“资源库建设”走向Web2.0时代多样化、生态化的教育资源体系建设,苏州教育人对教育资源建设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教育博客社群、Moodle课程设计平台和学科专题网站等教育资源网站群的出现,使资源与智慧紧密结合,成为教师专业发展和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工具。

  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不断延伸

     以教育的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是苏州教育的特征之一。教育网站作为信息化的产物,在苏州发展迅猛,覆盖面广。那么苏州的教育网站到底有多少家?据苏州市电化教育馆保守估测,截止到2009年8月,仅官方网站和全市的校园网站少说也有1200家。海量的教育信息每天正通过网络渗入市民的生活,成为学生接受校外教育和市民终身教育的现代化载体。

     据记者观察,许多教育网站的内容都相当丰富,更新速度快,服务意识强。在苏州市教育局的网络平台苏州教育(http://www.szedu.com)上,记者看到,网站由四大板块组成,其中“政府信息公开”、“咨询服务”两个板块的内容就是服务,专为学生家长提供方便。

     网上家长学校、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指导中心等公益类网站,内容全部围绕教育公共服务,而这样的服务受到了越来越多市民的欢迎。

     苏州市网上家长学校是由市教育局、市妇联联合举办的网上家长学校,其最主要的任务是通过网络,向家长传输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自2005年网上家校开办以来,网站开设了父母课堂、专家在线、家教百花园、健康顾问、学科辅导、视频讲座、家长阅览室等10多个服务板块,上传家庭教育文章数千篇,推出育子视频讲座几百场,内容涵盖了对不同时期青少年的家庭教育方法,目前网站每天的点击率平均已超过2万人次。

     苏州网上家长学校在成为提升家长家庭教育素质、引导家长科学教子的现代化平台的同时,又通过“家校路路通”连接起了全市中小学校及学生家长的电话手机,成为家校沟通最便捷的通道。

     目前,众多的教育网站,尤其是校园网已经成为师生交流、家校合作的平台。东中市实验小学校长惠兰告诉记者,在校园网中每个班级都建立了主页,老师可以布置作业,和同学、家长讨论问题,学生、家长也可以不具名给校长、老师提意见,为校园活动想办法,很多学校活动的“金点子”就是在这样的自由讨论中“跳”出来的。

     一方面,教育网站建设向管理、公共服务、生态化教育资源建设转化,另一方面,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教育新需求,苏州正着手筹备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事宜。

     “苏州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以教育公平、教育公益为主要标志。”

     苏州市教育局信息处处长徐卫告诉记者,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将突破教育行政、学校、教师、学生、家庭、社会、时空等多种边界,充分发挥苏州教育城域网建设成效,建立更加广阔的发展环境和更加多元的应用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目前,面向学生的“名优教师辅导”资源库、面向市民的“终身学习平台”、面向世界的“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平台”等建设方案都在进一步论证中。要打造这一公务服务体系,大约需要投入5000万元,年内苏州教育公共服务体系1.0版即将开通。

     为了在更高层面上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化,为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和苏州市民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针对苏州市几十万中小学生,苏州正在酝酿推出“教育E卡通”,建立包括图书馆、餐厅、公共交通、金融、电子安全系统、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招生阅卷、就医(社保)等在内的全方位信息化服务体系。此外家长还可以凭这张卡动态掌握孩子上学放学的时间。目前,苏州市已有30所“样板学校”,这些学校的师生成为该项目的第一批受益者。

     创新赋予苏州教育信息化建设不竭的动力,坚持以创新应用引领科学发展,苏州教育信息化将继续行走在“信息高速路”前沿。(记者 叶莎莎 特约通讯员 殷建华/文 图片由苏州市教育局提供)

  苏州教育信息化大事记:

     1998年 召开苏州首次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制订并启动《苏州市教育信息化行动计划》,全市中小学校普遍开设计算机教育课程。

     1999年 召开苏州第二次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印发《关于全面落实教育信息化工程的意见》。

     2000年 教育部批准在苏州建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

     2001年 出台《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十五”规划》,明确“校校建网络,班班有电脑,人人会上网,构建高水平高效益的教育信息化体系”的发展目标。

     2002年 召开苏州第三次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教育信息化被列入苏州市政府实事工程。启动“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实验学校”创建工作。

     2003年 出台《关于实施苏州市政府教育信息化实事工程的意见》。启动“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学校”创建工作。

     2004年 教育部批准在苏州建立《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区。启动“苏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创建工作。

     2005年 苏州市省重点以上中小学100%建成校园网,“生机比”达到8∶1。各市(县)、区全部建成教育信息中心。高标准通过江苏省“校校通”工程验收。

     2006年 召开苏州第四次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出台《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十一五”规划》。

     2007年 苏州在江苏省率先建成覆盖城乡的教育城域网。

     2008年 苏州正式被教育部授牌成为《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区,被中央电教馆评为“全国电化教育先进单位”。

     2009年 全面启动苏州“教育E卡通”项目。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elongjiangzx.com/hljxx/21.html
------分隔线----------------------------